①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经过5-10年的时间,职业教育要求基本完成由政府主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度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②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③ 2021年12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要求将职业本科纳入到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明确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的证书效用方面具有等同价值,在就业、考研、考公方面有同样效力。
④ 202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开始实施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着力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质量。
⑤ 2022年7月《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到“在技工院校中普遍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
⑥ 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和《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体两翼”,一体即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两翼”即市域产教等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⑦ 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五个方面19条具体措施。其中强调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除了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外,还将推动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院校建设培育培训基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院校办学空间。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刘明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同时在6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表示,通过校企业融合方式,“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目标,即建设100个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专业;1000所技工院校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训10000名工学一体化教师,进一步提供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3、财政支持
① 2022年9月国常会发布针对高校、职业院校等九大领域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提供1.5万亿的贴息贷款用于职业教育的实训设备升级、更新及新设备采购。
② 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五个方面19条具体措施。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重点梳理了三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长期贷款。他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会同教育部、人社部组织实施强国推进工程,对纳入储备院校清单,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我们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积极支持。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8000万元,中职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下一步将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在原有储备院校清单上,增补支持200所左右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大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风云变幻,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频繁出台一系列政策,说明职业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作为企业肩负着融入学校与其一道培养技能人才的重大责任,让企业赋能职业教育成为新时代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我们一直在路上……